2024年,全球光伏龙头通威股份交出一份“矛盾”成绩单:多晶硅和电池片销量稳居全球第一,但全年巨亏70亿元。这家曾因日赚1亿被称为“光伏印钞机”的企业,如今在产业寒冬中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救突围。
行业崩盘:价格腰斩,全行业流血
光伏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冰火考验。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达530GW,同比增长35.9%,但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断崖式下跌:多晶硅价格暴跌39%,硅片跌50%,电池片跌40%,组件跌29%。全行业陷入亏损,产品售价甚至跌破现金成本线。
通威的财报数据折射出行业残酷现状:2024年营收919.94亿元,同比下降33.87%;净利润巨亏70.39亿元。最核心的硅料业务毛利率从38.2%骤降至4.67%,组件业务净资产已为负值。
龙头底牌:市占率逆势扩张的硬实力
尽管行业崩塌,通威的全球领导地位反而强化。多晶硅销量46.76万吨(占全球30%),电池片出货87.68GW(全球市占率14%),连续八年蝉联榜首。组件销量猛增46.93%至45.71GW,跻身全球第五。在N型技术革命中,通威TOPCon电池产能超150GW,主导了全球65%的PECVD技术路线。
成本控制成为生死线。通过60对棒还原炉、废硅粉回收等技术,通威将多晶硅现金成本压至2.7万元/吨(不含税),电耗降至46度/公斤,保持行业最低成本纪录。
技术突围:790W组件与钙钛矿的野望
“当全行业都在降价清库存时,通威实验室正在刷新世界纪录。”2024年,通威HJT组件功率九破纪录,达790.8W;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.17%。在成都的全球研发中心,钢网印刷、0BB无主栅等工艺让TNC组件功率领先同行60W。
技术储备覆盖所有主流路线:TOPCon量产效率25.7%,HJT铜互连技术实现无银化,TBC电池效率达26.11%。三年研发投入超110亿元,构筑起技术“护城河”。
生死自救:20亿回购与行业“硅料OPEC”
面对现金流压力,通威打出组合拳:控股股东斥资13亿元增持6251万股,公司回购1.02亿股(耗资20亿元)。账面400亿现金成为过冬粮草。
2025年7月,通威牵头协鑫、大全等七巨头推进“硅料OPEC”计划,联合收储150万吨产能以稳定价格。同时联合17家企业建立ESG供应链标准,重塑竞争规则。
农业托底:30万亩鱼塘的光伏试验
当同行苦寻电站土地时,通威的30万亩鱼塘成为独特优势。2024年“渔光一体”电站累计装机4.67GW,毛利率高达50.26%。农牧业务营收317.4亿元,食品销量创历史新高,为光伏亏损提供缓冲垫。
在波兰的分布式电站和沙特沙漠的GW级订单中,通威组件已覆盖70国。海外销量同比暴涨98.76%,但欧美渠道短板依然明显,对比晶科海外收入占比60%,通威仍依赖新兴市场。
颗粒硅博弈:技术路线的豪赌
协鑫颗粒硅的颠覆性威胁正在逼近。其现金成本降至3.31万元/吨,比通威棒状硅低13%。通威被迫新建1万吨颗粒硅中试线,但近300亿棒状硅产能面临减值风险。这场技术路线之争,可能改写行业格局。
截至2025年7月,通威多晶硅产能利用率跌破40%,电池片开工率仅56%。行业库存积压50万吨,即便五大巨头联合减产,产能过剩的阴影仍将持续。
耐思徳配资,配资网炒股,新型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