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你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,先点个“关注”吧!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你随时参与讨论、分享,还能让你拥有一种独特的参与感。非常感谢你的支持!
如果把《封神演义》仅看作一则神话故事,那么商朝背景下的商纣王帝辛,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,且其历史形象远比小说中更加复杂和充满争议。神话中的商纣王帝辛和妖妃妲己,二人所发明的残酷刑罚——如炮烙、剖腹、挖心等,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展现了极度的暴虐。然而,你是否知道,历史上的商朝,其“噬人制度”的恐怖程度,甚至可以和这些刑罚相提并论,甚至更为残忍。
以商朝的“人殉”制度为例,这一制度的恐怖程度远超一般想象。这种以活人作为祭祀或陪葬的习俗,虽然主要发生在奴隶中,但其残酷性足以令人毛骨悚然。所谓“人殉”即指为亡者或神灵献上活人作为祭品;而“人祭”这一概念要追溯得更早,当时的奴隶主常将活人与动物一同祭祀,犹如祭献牲畜。虽然这些残忍的行为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,但这仅仅是商朝祭祀文化中的冰山一角,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另外一种吸食人头的祭祀仪式。
展开剩余81%或许你曾听说过吃猴脑、猪脑等食俗,然而吃人脑却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恐怖事件。然而,根据考古学家们两次在青铜甗中发现被蒸煮过的人头的事实,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无法回避。商朝为何会有如此极端的祭祀文化?到底是什么促使商朝人走向如此疯狂的食人祭祀?
从甲骨文中的卜辞来看,商朝人好战的文化根深蒂固,或许这与商王朝在巫术方面的盛行有关。祭祀,尤其是涉及到人牲的祭祀,是当时国事中的重中之重。而商朝的祭祀几乎每一次都离不开人牲,这使得社会弥漫着无尽的血腥与暴力。至于商朝晚期,随着奴隶主贵族的横征暴敛,百姓的疾苦积压成山,民众的反抗最终激起了战乱的火种,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。商朝对待战俘的极度残忍——大多先刺杀后作为祭品献祭,是对生命的极度漠视。
人殉与人祭的祭祀方式,根据祭祀对象的身份等级不同也有所差异。战俘是祭祀的主要对象,而人殉的方式分为两种:一种是“全躯葬”,即将宠幸的妻妾或奴仆伴随主人一起葬入墓中;另一种则更为残忍——“身首异地”,将死者的头与躯体分别埋葬,几乎不给亡者留下完整的遗体。祭祀的场所遍布王陵区域和公共祭祀场所,出土的遗骸显示,有近2000人曾在这些祭祀坑中丧命。
然而,殷商人的祭祀仪式却不同于现代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祭祖仪式,如清明节和中元节,这些以缅怀祖先为主的节日,强调对已故亲人的尊重。而商朝的祭祀几乎成为了日常行为,祭祀内容五花八门,包括剁成肉酱的血祭、活埋等各种恐怖方式。商朝中期的奴隶,大部分来自被掳获的羌人,奴隶们在祭祀中屡屡成为祭品。
考古学家通过殷墟的出土遗址确认了“人殉”与“人祭”的广泛存在,据考古数据,殷墟的“人殉人数”高达6000多人。每个贵族的墓中,往往会有数十至数百人作为殉葬品,殷商时期更为残酷的奴隶主墓地,一具墓葬甚至埋葬了数人。商朝宫殿与宗庙建筑内,成为人祭的集中地。最著名的案例出现在小屯乙组第7号宫殿址,足足有585人以祭品身份被牺牲。
事实上,这种食人祭祀的文化,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有所体现,但在商朝中期,尤其是盘庚迁都后,这一现象达到了顶峰。尤其是在武丁时期,祭祀中涉及的人数更是突破了9000人。如此极端的祭祀行为,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被废除,并被普遍厌恶。
随着考古学的深入研究,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被揭示出来。1984年,考古学家首次发掘出青铜甗时,并未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,只是当作普通文物看待。但在1999年,青铜甗内再次出土的千年人头,引起了学界的震动。通过现代技术检测,这颗头骨确认是少女的,且其来自安徽六安。这一发现表明,这颗人头并非偶然掉入青铜甗中,而是曾经过蒸煮处理,可能在祭祀仪式中被砍下。
殷商人确实有过吃人习俗,在《封神演义》中的一些桥段,虽然为神话,但无疑受到历史商纣王原型的影响。这名被杀害的15岁少女,可能是战俘或者被贩卖的奴隶,其真实身份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。通过对其牙齿的化学分析,学者们发现这名少女实际上并非贫苦百姓,而很可能属于较为高贵的阶层,甚至是商朝的贵族之一。
殷商时期的食人文化,深深植根于当时盛行的巫术与祭祀观念。商王们认为,只有用最重要的生命来献祭,才能赢得神明的青睐与保佑。青铜甗作为贵族使用的炊具,竟被用来蒸煮人头,这一举动极为荒诞。然而,祭祀的背后,仍有其社会与政治层面的深刻动机。商朝统治者通过祭祀祭品,特别是敌对族群的首领及亲属,不仅向神明献上尊敬,也借此威慑周围部落,巩固自己的权力。
这段历史的悲剧性,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揭开,但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。如今的学者们不止仅仅关注商朝的恐怖习俗,还更多地研究其文化、科技等方面的成就。商朝文化在天文、数学、手工业等领域取得的成就,无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。尽管它的祭祀习俗令人发指,但也深刻提醒着后人,任何文明都不应仅停留在表面,我们应更加深入地探究事物的本质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我们要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,创造更加文明的未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耐思徳配资,配资网炒股,新型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