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守护人
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及资料寥寥无几,许多古老的国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消逝。许多曾经的文明,如虞夏两朝,彼此并存且几乎是同一时代的背景,然而它们的历史早已埋没在神话与传说之中。在这些失落的文明中,位于东夷地区的薄姑国和奄国尤为引人注目,这两个古老的国家多次出现在史籍中,它们曾繁荣一千年之久,直至西周时期才走向灭亡。
薄姑国和奄国均坐落在东夷地区,这一地区自上古以来便是夷族的发源地之一。夷族有九大种族,跨越东北至江淮一带,统称为“夷”,或称“东人”。其中,位于现今山东一带的夷族尤为强盛,成为东夷的核心区域。薄姑国与奄国的部族,崇拜的图腾是玄鸟,这一象征被视为他们与炎帝的血脉相承。传说中,这两个国家同根同宗,最初为同一个部落,后来因种种原因分裂成了两个国家。薄姑国的建国历史显然比奄国要早。
在虞朝时期,薄姑国已是东方的大国,与邻近的缝国经常发生摩擦和冲突。尽管缝国也位于东夷地区,它的部族图腾与薄姑国等东夷部族不同,显然并非同族同类,这也使得它与东夷的其他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。缝国曾被东夷的霸主——有穷国击败,并迫使其臣服于有穷氏。然而,缝国随后得到了虞朝的支持,逐渐崛起,并最终铲除有穷国的霸主后羿,开始自封为东夷的霸主。尽管如此,随着虞朝的衰落,夏朝崛起并最终取而代之,缝国失去了曾经的支持,也随之失去了它的优势。薄姑国趁机发力,灭掉了缝国,当时东夷地区的四大国——防风国、莱国、有扈国和薄姑国也因此形成了并立的局面。
展开剩余69%进入夏朝初期,夏王朝逐渐开始触及东夷的领土。夏后启两度东征,与东方各国展开了惨烈的战争。夏军大获全胜,东夷领袖伯益被杀,防风国和有穷国纷纷灭亡,东夷的势力大幅削弱。然而,夏朝的核心区域距离东夷较远,随着后启的去世,夏朝的对东夷的控制力逐渐减弱。薄姑国趁机攻占了有穷国的领土,并将其少子封于此地,建立了奄国,从此奄国与薄姑国南北并立,成为东夷部族的中坚力量。
随着商朝的崛起,它与东夷的各个部族结盟,共同对抗西方的夏朝。商朝迅速成为东方的最强大国家,并与夏朝残余势力展开了数百年的拉锯战。直到商王武丁时期,商朝彻底打败了被其称为“鬼方”的夏朝残部。在这一时期,薄姑国与奄国始终是商朝最坚定的盟友。
然而,从商王仲丁时期开始,商朝内部的纷争愈发严重。商朝与东夷部落如徐国、阳夷等地的内斗不断加剧,许多国家因争夺盐场或其他资源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战争。尽管商朝在这些冲突中占据了优势,但始终未能完全根除东夷的隐患。薄姑国与奄国则始终与商朝保持着亲密关系,甚至在商朝百年动乱期间,有两位商王将都城设在奄国附近,这一举动也显示了奄国在商朝政权中的重要地位。直到商朝灭亡,薄姑国和奄国仍是商朝最忠诚的支持者。
随着周武王伐纣的爆发,商朝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,商军驻扎在东南夷的主力迅速陷入孤立。此时,周朝采取了守住朝歌城、与东夷进行对峙的策略。在周武王去世后,周王室的内斗让东夷部族迅速行动起来,商朝的王子禄父成为反商的先锋。周公旦采取了迅速清除潜在威胁的策略,带领重兵先灭管国,再令召公奭北上击败禄父。解除了内忧后,周朝主力开始东征,齐国的姜子牙率军进攻莱夷,而周公则重点进攻奄国的主力。尽管东夷联合反抗周朝,但这一松散的联盟缺乏有效协调,最终奄国在周军的猛攻下被击败。随之而来的,薄姑国也被摧毁。两国的遗民逃至江南,避开了周朝的统治。然而,薄姑国的历史在此戛然而止,而奄国在江南重建,直到春秋时期被吴国吞并。奄国的故土被封给了周公,成为鲁国的领土。这样,两个曾辉煌一时的千年古国,最终都走向了消亡。
发布于:天津市耐思徳配资,配资网炒股,新型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